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活力之源。近年來,金鉬集團以“兩個到位+三大工程”構建起特色鮮明的群眾性創新生態體系,僅去年通過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等載體孵化出48項攻關課題,其中“KYF浮選機主機吸量和浮選研究”項目年創效7000萬元,彰顯出老牌國企轉型升級的創新活力。
四維架構筑牢創新根基
金鉬集團構建“黨委把方向、行政配資源、工會抓落實、職工爭先鋒”的四維聯動機制,率先在全國鉬行業建立覆蓋全員的創新管理體系。通過制定《職工技術創新管理辦法》等十多項制度,形成從創意申報到專利轉化的全周期培育鏈,實現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與生產經營工作同頻共振。
三大工程鍛造硬核實力
筑基育苗工程打造人才雁陣:獨創“日常孵化+跟蹤管理+競賽選拔”培養模式,連續12年開展技術創新競賽,萬余人次參與其中,累計產生2960項改進成果。其中獲國家專利40項,《一種新型鉬錸酸銨濃縮結晶裝置》等32個項目斬獲全國行業創新大獎,64人獲評命名獎。
能級躍升工程突破技術壁壘:組建“工程師+創客室”現場技術團隊與勞模(工匠)創新工作室,聚焦產業發展重點、企業經營難點、生產工藝瓶頸點、技術指標發力點和安全環保薄弱點,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。康凱工程師現場技術團隊對牙輪鉆底盤潤滑系統進行改造,解決了原廠設計缺陷,顯著減輕了勞動強度,減少了污染。勞模王明領銜的創新工作室,開展ACT控制下選鉬回收率穩定性研究,對選礦過程精準調整,鉬粗尾品位較上年降幅17.16%,產生經濟效益5000萬元。
班組強基工程夯實基層細胞:首創“技能+創新+安全”三型班組培育模式,按照“試點先行、示范帶動、滾動提升、嚴格考核、動態管理”的創建思路,截至目前,公司70個班組實現創建達標,全國工人先鋒號、行業百強班組等標桿集體不斷涌現。同時,建立健全“多元化培訓+情景式競賽”為模式的班組長綜合管理技能提升培育體系,720多名班組長參加培訓和技能競賽。在“中國銅業杯”班組長綜合管理技能競賽中,公司屢創佳績,3名選手入圍全國“紅旗杯”總決賽。
四個結合釋放乘數效應
金鉬集團堅持頂層設計與具體實踐相結合,進一步提升創新活動圍繞中心、服務大局的精準性。把精神引領與物質激勵相結合,不斷激發職工的創新熱情和活力。將觀念創新、機制創新、方法創新相結合,提高創新活動的整體效能。將創新活動與技能人才梯隊建設相結合,實現了“領軍人才牽頭、青年骨干擔綱、一線職工參與”的梯隊化創新架構,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持續賦能。
目前,金鉬集團正錨定“質效量”倍增目標,加速推進“數字鉬都”建設。隨著5G+智慧礦山、納米級鉬粉制備等一個個創新項目落地,這個擁有60多年歷史的鉬業龍頭,正朝著“建成世界一流鉬釩專業領軍企業”的目標闊步前行。